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dbfzl/

近期,反映北宋仁宗朝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该剧不仅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宋仁宗形象,更是勾勒出了北宋前期名臣群像。明代学者李贽论及宋仁宗朝时评价道:“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韩琦、蔡襄等名臣不仅在历史课本中为人熟知,更是频频出现在语文课本背诵并默写全文名单里,因此他们也被观众戏称为“全文背诵天团”。

这些北宋名臣不仅文章传颂千古,他们在书法方面的成就至今也为人所称道。《清平乐》中书法元素贯穿全剧,对宋仁宗的飞白书创作着墨甚多。有热心观众考证出了《清平乐》片头的“清”字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孟行书《赤壁赋》,“平”字则集自上海博物馆藏赵孟行书《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可见该剧主创团队对细节的考究用心。我们不妨从《清平乐》延展开,一窥宋代书法之风貌。

「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仲淹善书。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中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许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与《乐毅论》同法,……盖文正钩指回腕,皆优于古人法度。”又云:“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朱长文《续书断》谓仲淹晚年学王羲之《乐毅论》,亦一代之墨宝也。明唐锦《龙江梦余录》评范仲淹书极端劲秀丽,无毫鋩纵逸之态。”清高士奇亦云文正书法挺劲秀特,肖其为人。

范仲淹《道服赞》,小楷,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

后纸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司马垔、吴宽等多家题跋。钤鉴藏印:“高阳图书”、“寿国公图书印”、“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十六世孙主奉右胜谨藏图书”、“怀州军康记”等多方,另钤清梁清标、安岐诸印,又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

此赞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刻入明文徵明《停云馆帖》、乾隆朝《三希堂法帖》等法帖。

曾经宋范氏义庄,清安岐、清内府,近人张伯驹等收藏。

《二札帖》,宋,范仲淹书,边事帖,粉花笺本,纵30.5厘米,横42厘米,行书,13行93字。远行帖,纸本,纵31.1厘米,横39厘米,行书,11行90字。二札即边事、远行二帖,为两通书札。   边事帖又称乡曲帖,释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爲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己家乡亲人的关照深表谢忱。而仲淹这时则远离故乡,以陕西招讨使的身份,率部戍边,抗击西夏。故信中说:“此间边事,夙夜劳苦。”   远行帖也称修答帖,释文:   “仲淹再拜,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過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醖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经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递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修好古嗜学,博通群书,诗文兼李白、杜甫、韩愈之长,文章名冠天下。唐末五代以来,一般崇尚内容空洞、风格浮艳、怪僻艰涩的文风。他着手文风的革新,强调文章的内容重于形式,反对内容浮薄空泛。写作平实朴素,建立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得到梅尧臣、苏舜卿、苏轼、曾巩、王安石等人的有力支持,古文革新运动渐次展开,取得蓬勃发展,在平易这点上,他的诗风和文风也颇为一致,常常以文为诗,但诗歌的创作不及他的文章。欧氏并擅长写词,词作数量颇多,并取得相当成就。表现风流蕴藉的情调,一般写得清丽明媚、语近情深。文学批评上,《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提供一种简便灵活的形式。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氏著有《新五代史》、《归田录》、《六一居士集》,又与宋祁等修纂《新唐书》。于天下金石之刻无所不阅,从而品藻,凡周汉以来金石遗文,断简残编,掇拾异同,辑成《集古录》十卷,为开创金石学的先导人物。喜论古今书,书论有《论南北朝书》、《论仙篆》、《六一题跋》、《集古录跋尾》等。后人编次其诗文为《欧阳文忠公集》。

《集古录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纵27.2厘米,横.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

欧阳修为北宋文物鉴赏风气的引领者,尝利用公职之便,广泛观览公私收藏,更收集到历代金石拓片达千卷。其中可正史学缺误的作品,由欧阳修亲题跋尾,也为作序,序文则请蔡襄书写,后集跋為《集古录》十卷。此作中四跋可能即为欧阳修所留存的少数自题跋尾,而蔡襄所书的序文今已不见。

欧阳修喜以枯笔书写,虽露锋却不流浮,沉著有力,如苏轼所评:“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

用笔精谨,线条爽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故苏轼云:“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评颜真卿语:“其字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从这些字的写法,可知推崇之外,欧阳修本身也以颜书为楷模。

“孝武”於《集古录》中改为“建武”,“建武”为汉光武帝年号,而“孝武”则不见于两汉之世。

《集古录》作“此所谓集灵宫者,他书皆不见,惟见此碑。则余之集録不为无益矣。”与墨迹本文字稍有不同。

款“治平八年()闰月十六日”於《集古录》中改为“治平八年闰五月十六日”。《集古录序》写于嘉祐八年(),早于此跋一年,故知成书时间并非序成之时。

此墨迹书于有格线的纸上,与其他三件不同。《集古录》将此墨迹文字收为别本,书中所收正本作“鸿渐自撰,茶之见前史”,可知在成书时又加以修改。

《灼艾帖》,北宋,欧阳修书,纸本,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行楷书,6行69字。   释文:   “修啓,多日不相見,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然”。   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

欧阳修《局事帖》 纸本 楷书23.6×9.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本纪第四五定本净本并分付第六已下如未取得速取之恐妨点对来日局中相见也修拜白   脱错多将定本卷子细对净本候来日商量写

「司马光」

司马光(-) 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除奉礼郎。仁宗末(),迁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卷进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王安石得政,行新法,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不断反对新法,迫使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哲宗即位,元佑初()拜尚忆左朴射兼门下侍郎,遂废新法,恢夏旧制,是为“元佑更化”。年六十八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光所著《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诸书凡三百二十二家。光自云编此书“遍阅旧史,旁及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全书年经事纬,史实系统宗整。此外尚著有《稽古录》、《涑水纪闻》等,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如此端劲的书风,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是相似的。   司马光是以正书和隶书为主要书体的,且正多于隶。其正书的特点是: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隶意蚕头凤尾的意图和造型,明显融入了隶书传统。而隶书的特点则是: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风致。(《中国文物报》唐冬冬文)   司马光之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对书画和金石的学识与鉴赏之能,并根据个人胸臆,博采众家之长,融秦篆之圆劲、汉隶之凝重、晋人之蕴藉、唐楷之刚健于一炉,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这在宋人书法中无疑是自成一家、独树一帜。   黄庭坚《论书》就曾评价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观其书可想见其风采。”黄庭坚是一代大家,最重视作品的气韵,能得到他的激赏,说明司马光的书法成就的确过人。宋高宗也称:“司马光隶书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隶书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

司马光《资治通鉴》手书残稿。这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全世界唯一手稿。

手稿为一长卷形状,共计29行余字,记东晋永昌元年事,残稿改动涂抹处颇多。司马文正公的字,字体较拙,笔画内敛,但字体别有一种洒脱的感觉。隐隐感觉,起笔收笔的用笔明显受颜真卿颜体影响。

司马光为人行事都很严谨,黄庭坚谓:“余尝观温公《资冶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迄无一字作草。”近人马宗霍云:“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

司马光的书法存世的还有:

《天圣帖》,纸本楷书,十七行,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工整的小楷书。

《真书宁州帖》,手札,字体方正,上海博物馆藏。

「文彦博」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宋祖讳改焉。少与张昪等从颍昌史照学。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有政绩,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平河弱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至和二年(),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与富弼同拜,士大夫皆以得人为庆。久之,封潞国公,迁尚书左仆射。寻除侍中,入为枢密使。熙宁二年(),拜司空,寻加司徒。元丰三年(一零八零),拜太尉。又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谥曰忠烈。   彦博历事仁、英、神、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余年。虽穷极富贵,而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立朝端重,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共德望尊崇,名闻四夷,足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至于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一零五四)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依重。熙(一零六八)丰(一零七八)而降,彦博、富弼相继以老,奸佞无忌,善类见疏,而宋业衰矣!   彦博工书善墨翰,结字疏宕闲雅,笔法清劲,笔势飞动,风格英爽,蕴藉凝重,颇有唐人风致受颜真卿书法影响尤深。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云:公年过七十,笔力犹清壮如此,非独见所养深厚,亦足占寿考之祥矣。又云:公字虽不甚置意,亦时有唐人风致,非无师法者。宋黄庭坚《山谷集》云:潞公书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宋楼钥《攻愧集》云:潞公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宋朱长文《墨池编》云:文潞公书,风格英爽。

文彦博尺牍《内翰帖》行书纸本26.4×43.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内翰帖》,凡十行,(此帖《三希堂法帖》改作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一字。

释文:彦博启,先此邮中得报,内翰奄弃盛年。久忝知契,闻讣摧咽,况乎天性,何可胜处?切须自勉。老年如何当此,生于前年,罹此痛,犹赖素曾留意于无生法,故粗能自遣,幸听愚者之言。彦博

「蔡襄」

蔡襄(-)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大研帖

澄心堂纸帖

蒙惠帖

暑热帖

扈从帖

京居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

离都帖

陶生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

谢郎帖

入春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

虚堂诗帖

远蒙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

纡问帖

谢赐御书诗表(局部)

日本立书道博物馆

「韩琦」

韩琦(-)字稚圭,自号安阳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三朝宰相。天圣五年()及进士第,授将作监主簿、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歷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諫。同时劾罢宰相王随、陈尧佐,参政韩亿、石中立。宝元二年()為起居舍人,知諫院,权知制誥。元昊反,命為陕西安抚使,进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范仲淹合力抗御,时称韩范。战略主攻,稍有失策,降知秦州。庆历二年()為陕西四路招讨使。翌年元昊求和,蒙召為枢密副使。新政失败,出知扬、郓、定等州。嘉祐元年()入為枢密使,三年拜相。定策立英宗,又力促曹太后还政,进右僕射,封卫国公,改魏国。英宗寝疾,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判相州。反对王安石变法。謐忠献。有《安阳集》。

韩琦《信宿帖》纸本30.9×71.7厘米贵州省博物馆藏 

本帖為感激欧阳修与作《画锦堂记》的谢启。《昼锦堂记》后欧氏结衔為“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按《长编》治平元年闰五月戊辰(三日):“参知政事欧阳修、赵槩為吏部侍郎。”这个日期应是本帖的上限。又按蔡襄书《画锦堂记》具衔為“端明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长编》治平二年二月辛丑(十一日):“三司使、给事中蔡襄為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知杭州。”那么此碑应是蔡君謨杭州命下而尚未离京前所书,也当是本帖的下限。

欧阳修属文有“马上,枕上,厠上”之说,又相传晚年还不断修改旧稿,妻问何以自苦,永叔答谓:“却怕后生笑。”正是因為这点认真自律的精神,他的文章并非倚马立就的,何况此际他是应宰相又是挚友的韩琦所请。范公偁《遇庭录》云:“韩魏公在相(州),曾为昼锦堂记于欧公云‘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后数日,欧复遣介别以本至,云:‘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於‘仕宦’、‘富贵’下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以今本《欧阳文忠集》卷四O堂记与蔡碑互校,“自悔罪於车尘马足之间”句后蔡碑多“而莫敢仰视”五字,“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志”后多一“於”字。显然都是书丹前所增益。若非鉴於蔡襄南迁而不得不定稿,永叔精益求精的意识恐怕还不会暂告中止。从这一贯的作风推测此记绝无可能在治平二年短短的一个多月前完成。那么本帖断於元年夏秋间是合乎逻辑的。

韩琦作為一个正臣,偏爱顏真卿也是情理中事,这当然也有时代风气的影响。但不杂他体在同时代恐不多见。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卷六《寄相州侍中韩魏公》诗云:“晋公(韩滉)名画鲁公书,高出张(僧繇)吴(道子)与柳(公权)虞(世南)。幸得魏公挥宝墨,缘公楷法亦顏徒。”他的顏体尚有自家风格,与蔡君謨相比,韩琦显得更為浑厚朴拙,这无疑也是禀赋胸襟使然。

:琦再拜啟:信宿不奉儀色,共(恭)惟興寢百順。、琦前者輒以《晝堂記》(容)易上干,退而自謂眇末之事,不當仰煩大筆,方夙夜愧悔,若無所處,而公遽以記文为示,雄辭濬發,譬夫(江)河之决,奔騰放肆,勢不可禦。從而視□,圈聳駭奪魄,烏能測其深哉!□褒假太過,非愚不肖之所勝,遂傳□之大,恐為公文之玷,此又捧讀慚懼而不能自安也。其在感著,未易言悉。謹奉手啟叙謝,不宣。琦再拜啟,□□□□台坐。

「苏舜钦」

苏舜钦(~)字子美,一字倩仲,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迁居开封。北宋诗人、书法家。苏舜钦是易简之孙,耆之子,杜衍之婿,以文任补太庙斋郎,寻举进士,官至集贤校理,坐事流寓苏州,遁迹太湖水石间,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善草书,工行书,皆入妙品,短章醉墨,传宝天下。欧阳修尝言子美用笔之法如柳公权。宋米芾评:“舜钦如五陵少年,访云寻雨,骏马青衫,醉眠芳草,狂歌院落。”黄庭坚谓:“子美于蜀绫纸上写楷字,极端劲可爱。”明王世贤则尝以比之黄庭坚:“二公后先俱服膺素师,子美得法而微病疏,山谷取态而微病缓,子美劲在笔中,山谷劲在笔外,以此不能无堂庑也。”

苏舜钦《游山五古帖》

「富弼」

富弼(-) 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字彦国。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报使契丹,允增戚币,力据割地之请。次年,任枢密副使,助范仲淹推行新政。旋被排挤居外。至和二年,与文彦博同任宰相,在位七年,唯务守成,无所兴革。后以母丧去位。英宗时,召为枢密使,封郑国公,旋出判河阳。熙宁元年,入见,请神宗对边事“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复为相,以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亳州,后退居洛阳,上疏请废新法。今存《富郑公诗集》。亦擅豪翰,迹见《群玉堂法帖》。

富弼《温柑帖》行书.纸本,纵26.5cm横49.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弼修建坟院 得额已久 先人神刻 理当崇立 今天下文章 惟君谟与永叙主之 又生平最相知者 永叔方执政 不欲于请 独有意于君谟久矣 但为编次文字未就 故且迁延 昨因示谕 辄敢预闻下执 即非发于偶然 惟故人伦察 少安下情也 皇恐皇恐 院榜候得请 别上闻 次圆觉偈 亦如教刊模也 哀感何胜 弼又上温柑绝新好 尽荐于几筵 悲感悲感 弼又启

还有一些戏份不多,但绝对是隐藏的大咖!!!

这高颜值的两兄弟作品就不用我们来一一列举了吧........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扩展阅读:这12种特殊笔法,会3种是高手!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